从美元/
日元汇率走势图(图1)不难发现,1995年美元/日元汇率最低的时候,只有80左右。
3年后的1998年,美元/日元汇率达到
147。
,美元的价值几乎翻了一番;而很快,110的汇率水平表明,美元已经
贬值了30%以上。
也就是说,
如果我们在147周内将手头的美元通过
中国银行的外汇宝业务兑换成日元,会不会?一年的时间,我们
就可以实现30%以上的收益。
再远一点,1992年,在
索罗斯的阻击下,英镑在一夜之间贬值了近20%。
索罗斯封杀英镑,一夜之间获利10亿美元,名声大噪。
这是否也意味着,炒汇的盈利空间不大。
是不是今天在
欧元极度疲软的情况下,我们把美元、港币兑换成欧元,谁能肯定一年后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而大量的客户又陷入了另一个投资误区。
一年期存款的利息回报率只有5%左右,不会低,但如果外汇的利润只有10%,
就会觉得这个收益水平不值得自己投资。
这不是一件很
矛盾的事情吗? 国内要闻 【经参头版头条:指导意见将出,
钢铁业
高质量发展换挡提速】据悉,《关于推动
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已完成征求意见阶段,即将发布实施。
业内人士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但从目前来看,仍然存在产能过剩压力、产业安全缺乏保障、生态环境制约、产业集中度偏低等问题。
“‘十四五’钢铁工业作为重要基础产业这一基本定位不会变,但要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承担更大责任。
”有关人士透露,钢铁行业力争到2025年率先实现碳达峰,综合来看,在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碳交易成本压力下,钢铁行业减量、调整、升级势在必行。
【商品周期板块行情火爆,资金积极
买入钢铁
煤炭ETF】近期,煤炭、钢铁、有色等资源类周期股表现可圈可点,相关基金表现也领跑市场。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
国泰
中证煤炭ETF、招商中证煤炭、中融中证煤炭等基金5月以来净值涨幅均超过12%。
5月以来,多只资源类ETF被资金积极买入。
如国泰中证钢铁ETF,在5月6日到5月11日期间,份额从3.96亿份
增至5.09亿份,短短几个交易日
猛增1.13亿份,区间
资金净流入1.92亿元;国泰中证煤炭ETF在此期间份额也从2.56亿份增至3.7亿份,猛增了1.14亿份,区间资金净流入1.83亿元。
另外,大成有色金属期货ETF、博时自然资源ETF最近也获得资金净买入。
短期
市场信心可能有一些
担忧,比如说股票市场,往往它们的价格在市场
监管风波第一年是有所调整的,但是加强监管的短痛最终给经济带来了长期利益,比如说中国的TFP劳动生产率的增速,可以看到过去5年在这些监管
风暴搭建的新的监管框架之后,基本上维持了比较强的2%的增长,这在
全球大的经济体里是比较罕见的。
比如说尽管经历了2015年、2016年短期资本外流,人民币
国际化趋环,其实现在人民币国际化又重新启航了,包括中国金融体系更有人性了,守主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最终大家担心对私人部门,对互联网、教育等行业的监管加强,最终并没有抑制它后续的良性发展和行业的创新和生产率的进步,所以
我觉得这些监管风暴尽管市场有各种担忧,实际上是反映了对短痛和长远利益的权衡。
在全球范围内很多国家都在考量这一点,比如说决策者和研究者都在思考这些大型互联网平台,在过去20年迅速上升的垄断地位。
实际上到了一定地步之后反而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加剧了贫富差距,引发了对劳动者保护的社会问题的担忧,长期可能对创新、金融稳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所以实际上中国目前的监管风暴,我觉得是敢于引领全球风潮,做西方国家还在讨论还没有形成共识,还不敢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引领了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思潮。
这个过程中中国能够做的可能是加强
政策沟通,减少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的扰动,这个过程中可能通过政策的透明性,注意引导和交流能够更为彰显中国这种固本培元的决心,来稳定市场信心。
有助于在逆全球化的驱使下,缓解由于文化隔阂等等引发的中国监管政策的变化,以及海外对中国政策走向的误读。
我觉得总体来讲中国做的这些政策,实际上去年通过了全球
产业链的大考,验证了中国制造的吸引力之后,回归理性,回归常态跟部分发达国家这种分手超长宽松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下一步人民币国际化夯实了基础。
所以大家可能还记得摩根士丹利去年我们有一份研究,全球产业链会跟中国脱钩吗?当时我们的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其实不会,因为中国的各方面积累的生产力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中国产业链的齐全性,以及在疫情期间反映出来的定海神针的稳健性,会使得全球产业链更依赖中国。
现在我们了解到的,所关注到的,在全球经济治理秩序的重整,特别是疫情之后的重整过程中,中国在其中的角色的扮演,这是我们目前对短期经济增长、通胀、政策、中国与全球关系的简单思考,谢谢。
参与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