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梳理2003年1月-2006年1月美联储
货币政策声明,我们有以下三点发现: 第一,美联储关注CPI和核心CPI,对通胀看法的
变化非常渐进,而且明显与
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
化美联储对通胀的看法经历了“通胀下行可能性高于
上行——核心消费价格上涨不明显——通胀数据有所上升,但通胀率相当低,资源使用也不充分——通胀数据有所上升但潜在
通胀预期相对低——通胀和长期通胀预期仍得到良好控制——通胀压力继续上升但长期通胀预期仍得到良好控制”的渐进变化,且这种表态的变化与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存在滞后性和低相关性:美联储始终在关注和探讨CPI(PCE)和核心CPI(PCE)的变化,而非与商品价格更为直接相关的短期PPI变化。
第二,供给约束可能被视为对
经济有负面影响的因素。
在对于经济的讨论中,由供给因素引起的
油价上升实际上
阶段性被美联储视作一个对经济有负面影响的因素,因为成本的抬升会对中下游构成成本端压力,从而抑制企业支出和经济扩张。
第三,美联储对于风险的评估始终在综合考虑可持续增长和价格稳定,且两者间存在关联。
在对货币政策的考虑和风险评估层面,美联储也在考虑综合考虑经济可持续增长和价格稳定,并且通胀被视为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的一个指征,并不孤立于经济,因而美联储对于风险的评估遵循了以下脉络:“经济疲软风险—通胀过低、通胀下行风险——物价稳定的风险趋于平衡——可持续增长和价格稳定的上行和下行风险大致相等”。
综上,商品价格上涨与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直接,一方面美联储进入
加息周期并没有扭转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趋势,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不直接体现为美联储认知中的通胀高企,因而并不直接助推美联储收紧政策。
在经济复苏的初期,经济恢复的情况可能是更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观察不同政策阶段的资产价格表现可见,美股在不同阶段均呈现上涨表现,但是随着货币政策边际收紧,道琼斯工业指数相对纳指的相对表现在改善;
美元指数并没有显著改变
弱势;美债收益率在宽松阶段下行,在维持阶段和加息周期中均有所上行,而在加息阶段上行幅度反而低于维持宽松的加息预备阶段。
最后,我们仍然强调,美联储政策由宽松转向正常化可能带来短期冲击、带来美元指数反弹,但并不必然改变美元指数的弱势周期。
以2003-2006年为例,美联储加息周期都没有显著改变美元的弱势。
美元指数是一个相对关系,对应的宏观情景可能在于,虽然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是依据
美国强劲的经济基本面,但是如果海外经济同样强劲甚至好于美国,则美元指数仍将回归弱势。
周一
金价大幅回升,现货黄金尾盘一度较日低上扬近
19美元,至
1900.17美元/盎司;美元指数下跌,这增强了黄金对持有其他货币的投资者的吸引力。
德国商业银行分析师CatenFritsch在报告中称,金价迈向1900美元大关前正稍作喘息,环境利好进一步看涨。
油价走低,
市场出现广泛抛售潮,纽约市场原油期货在两年来首次触及
70美元后失去部分上行动能。
随着民营炼厂在配额使用受到调查的情况下减少进口,中国
石油进口量创出五个月来的最低水平。
TraditionEnergy的GaryCunningham表示,市场遇到了阻力。
油价上冲70美元,但没有办法保持住动能。
全球需求量不足以支撑油价持续走高。
尽管如此,在美国、中国和欧洲经济强劲反弹的支持下,今年油价仍上涨了40%以上。
欧洲城市和2019年一样拥挤,美国机场的通关乘客数量持续攀升。
BP称,这些是西方世界石油需求复苏的最新迹象,总体消费量料保持强劲。
道明证券大宗商品策略主管BartMelek表示,市场对全球需求仍然存在一些担忧,但这可能是暂时的,如果出现任何好的宏观消息,油价可能尝试向区间上限移动。
与此同时,交易员也在关注伊朗核
谈判进展。
美国表示可能就重新加入2015年核协议进行多轮谈判,国际原子能机构周一称,谈判已进入决定性阶段。
参与评论(0)